安全守护 家校共筑 | 2025年暑假安全指南
来源: | 作者:校办 | 发布时间: 2025-07-04 | 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安全提示

暑期是青少年意外事故的高发期,为了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愉快的假期,大家一起来看这份暑假安全提示。

一、进入高发期,儿童溺水要警惕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在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等区域玩耍。

5.不在河道边洗东西、钓鱼虾等。

6.不在河道、湖泊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场所戏水或游泳。

7.不在游泳池里或景观池旁嬉戏打闹。

8.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施救。

二、外出游玩,勿忘安全

1.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行程。

2.在山区、河谷等区域,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灾害风险。

3.避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旅游。

4.谨慎参与划船、漂流、深港等涉水活动和高空、高速、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

5.乘坐观光游船时,按规定穿着救生衣,不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观光游船。

6.入住酒店宾馆后,要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位置,留意消防器材摆放位置。

三、暑期汛期叠加,防范灾害性天气

1.关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台风雷雨天气非必要不外出。

2.雷雨天气,不在低洼地带、水塘、水库等危险区域活动。

3.在户外,不在临时建筑物、告牌大树等附近避雨。

4.在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井或坑、洞中。

5.雨天出行,要远离路灯、高压线敞开涵洞、桥下等地势低洼处。

6.暴雨前后,避免进入山区、河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7.遭遇短时强降水,远离低洼地区,警惕积水路段。

四、假期居家,安全不松懈

1.在家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离家时做到“三清三关”。

2.教育孩子不要攀爬阳台或其他高处,谨防摔伤、坠落。

3.尽量不要让儿童使用煤气或燃气灶,如果要使用,必须有成人照看。

4.使用蚊香等驱蚊产品时,应远离床单、窗帘等易燃物。

5.教育孩子不玩火发现火情,及时拨打 119。

五、暑期出行,交通安全记心间

1.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违反各种禁令标志。

2.未满 12 周岁不要骑行自行车。

3.乘坐或骑行电动自行车应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4.步行或骑行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嬉闹。

5.不在机动车出入口、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6.乘车时系好安全带,下车注意观察后方车辆行人,确保安全后开门。

健康提示

安全之外,这份健康提示也要收好,做到规律作息、保护视力、均衡饮食、科学运动、关注心理、定期监测几件事。

一、规律作息:守护成长生物钟

1.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科学的暑期作息时间表。稳定生物钟节律,科学规划日程,采用“学习+运动”交替模式,劳逸结合提升效率,全家同步营造规律生活氛围。

2.确保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应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培养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3.不“报复性熬夜”和过度补觉。

二、护眼有道:守护清晰的视界

1.采用“番茄工作法”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每25分钟专注学习后休息5分钟,每完成4个循环进行15——30分钟长休息,休息时可进行拉伸、远眺或喝水。

2.合理使用电子设备。遵循“20—20—20”原则,即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需注视约6米外的物体20秒。同时,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长,小学生每天累计不超过2小时。

3.注意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33厘米),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写字,使用合适的台灯,保证光线均匀柔和。

4.娱乐活动多元化。增加户外活动,用运动、手工制作、家庭桌游、科学小实验等替代单一的电子娱乐,既减少视屏时间,保护视力,又能增进亲子互动,锻炼动手能力。

三、均衡饮食:构筑营养防护墙

1.保证营养摄入。饮食应均衡多样,每日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需摄入谷类、蔬菜(深色蔬菜占比超一半)、水果、肉蛋奶等,保证1500-1700毫升水分摄入。

2.合理选择饮食。选择健康零食,并控制食用量,不影响正餐的食欲和食量。不吃或少吃薯片、辣条、糖果等高油、高盐、高糖零食。

3.警惕“隐形糖”。隐形糖指食品加工中添加的蔗糖、果糖等,即使标注“低糖”也可能含较高甜味剂。限制含糖饮料摄入,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4.注意饮食卫生。夏季食物易变质,购买食品时查看保质期,选择新鲜的食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就餐选择干净餐厅,避免食物中毒。

四、科学运动:激活身体免疫力

1.坚持运动。每日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球类运动等),配合肌肉力量练习。

2.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暑假天气炎热,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超过32摄氏度时应停止户外剧烈运动,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室内乒乓球等。

3.运动时注意安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受伤。运动中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补水,每隔15——20分钟饮用100——150毫升水。运动后休息片刻,避免立即冲冷水澡,也不要喝大量冰水。

4.中暑急救记住“移、降、补、送”四步骤。立即移至阴凉处、降温(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补充含盐饮料、体温>38.5摄氏度需及时就医。

五、心理关爱:构筑心灵防护网

1.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假期中孩子易出现情绪波动,家长应注意观察,及时识别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排解不良情绪。

2.强化亲子沟通。每日安排15——30分钟“专属对话时间”,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技巧(观察→感受→需求→请求),避免说教式交流。①观察:客观描述事实,避免主观评判;②感受:表达内心真实情绪,使用“感到……因为……”的句式;③需求: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让对方猜测;④请求:提出请求时要用温和的语气,给予对方选择空间。

3.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发展绘画、音乐、手工、阅读等兴趣爱好,丰富生活,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4.鼓励社交活动。支持孩子与朋友聚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社交能力,但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遵守约定。孩子与朋友发生矛盾,引导其用“我观察到…我感到…我需要…”的句式表达感受,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

六、健康监测:精准捕捉成长信号

1.生长发育动态监测。建议每2——4周为孩子测量身高、体重,固定晨起空腹测量,确保数据准确。肥胖儿童可每周测量一次,并观察变化趋势。针对超重/肥胖儿童: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针对低体重儿童:排查营养不良原因,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必要时进行营养评估。

2.青春期发育科学引导。家长以平和态度与孩子沟通青春期生理变化,通过科普绘本等开展生理知识启蒙教育,帮助孩子了解身体发育规律,减少焦虑与误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愉快的假期,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